2019年3月,我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的国际文字设计协会(ATypI)首次举办的教育工作研讨会上分享了一些我对跨文化文字设计教育的见解。虽然我的教育工作经验横跨加拿大、英国和香港三地,但我分享的并非地域上的文化异同,而是关于设计教育的四种不同观点,从信念、价值观和实际行动上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文字设计教育——typography,包括文字编排和字体设计——通常包含于传意设计课程中(communication design,或称平面设计、视觉传意),但其性质和重要性不尽相同。有设计师主要将文字和字体作为一种表现力高的视觉元素、亦有设计师视之为讯息传递的基础。有设计师视文字设计为排版技术,有些认为它是一门学科。设计师对文字设计有着多种不同的演绎。
在这里我将文字设计教学归纳为四种不同的观点或思想流派。这四种流派也能引申到传意设计领域中。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游走于这四种观点之间,在不同时期或情况下有不同程度的着重。以下我逐一阐述:
视觉概念:求新 Innovation
概念的视觉表现在艺术学院里往往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文字与字体设计为的是将概念视觉化、营造格调、触及特定受众、从竞争对手中以视觉突围而出、或者说服受众去进行某些行为。文字和字体特视觉表现力和情感冲击是首要考虑,把文字的语意以视觉表现伸延。设计师的美学修为和品味至为关键。这流派广为平面设计师、品牌设计师和广告人所采纳。「求新」是这流派的使命,而师徒制是传授技法的手法,鼓励反覆实验以求创造出最新颖的视觉表现,推陈出新。设计师通常比较注重个性发展和内在的推动力。在这种实践模式下的设计师以其艺术天赋和个性见称,以获奖肯定其成就,而奖项都是表扬最新、最入时的创意,是设计潮流的指标。
工艺传承:求精 Refinement
文字设计(typography)在西方世界源于活字印刷,它与印刷的工艺和技术密不可分。文字设计师在活字印刷时代就是排字工人,早期以在职学徒制培训,后来在工业技术学校内训练。在电脑桌面出版流行前,排字和组版是平面设计师必须外包的任务。因为排字和印刷设备价格不菲,只有排字和印刷技工才能拥有文字设计的工艺知识。这种分工现在已几近消失。随着20世纪90年代桌面出版时代的到来,精密的电脑排版软件和数码向量字体让排版的工艺和法则得以传承和更新,现在已是一种普及技术。在数码时代的今天,这种工艺传统依然健在,也不仅限于印刷媒体。它零星存在于平面设计、书籍和出版设计、文字设计、字体设计以及小众活版印刷出版活动中。这流派的重点是「求精」,务求造出品质极佳的成品。
用家为本:求效 Effectiveness
以用家为本的设计通常有非常特定的使用情境,而沟通的效率和性能是最重要的考虑。导向标识系统、表格、说明书、用户界面、形形式式的文件等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字和传意设计师所关注的。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源于人机互动(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网站可用性(web usability)和信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几个领域,其中研究人对视觉化信息的心理反馈。图像与文字的属性怎样影响用户有效寻找、吸收和理解信息?例如字体的易辨性,页面布局对寻找信息的有效性,界面元素的互动等 ,通过用户调研验证,为设计师提供参考理据。随着数码化转型,文字和传意设计师愈趋与信息设计或用户体验设计领域相结合,设计出以可用、有效为先的资讯系统。这流派的设计师富同理心,以「求效」为主、逻辑思考为先。
知识探索:求知 Knowledge
文字和传意设计是建基于实践的学问。传统上,技能透过「边做边学」的形式从师傅传授予学徒。随著文字和传意设计成为正规教育中的学术和研究领域,设计师所掌握的内化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是实践性的智慧,要有系统地传授便需要转化成外在的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反思和整合实践经验、系统地分析历史案例和文献,从而探讨传意设计在生产、发布和使用上的脉络:如何管理工作流程、如何作出决策、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科技的影响等。这研究角度视设计为文化产物。另一个研究领域就是前述的用家为本研究,以实验和定量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假设。研究可循多重途径发表,包括学术期刊,学术/行业研讨会,主流设计杂志、博文等。设计业界对学术研究反应不一而足,但一般都不甚热切。无论如何,学术研究非常重要,能提升专业知识,推动行业发展,重点是「求知」。
你的观点是什么?
以上谈及的四种思想流派,只是我身为设计师、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员的反思和总结。 这四种观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教育工作者或业界人仕可以同时持有多种观点,或者有意无意间在四个流派之间流畅地游走。或者他们可能深深地持有一种观点,只于单一领域进行实践。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也可能将其中一项(或多项)作为其中心思想。你的观点又是什么?